《秀峰禅寺》||豸屏纪游--印象秀峰禅寺

杨红萍

   从豸屏到真武,从自然诗意的风光到刹宇庄严的圣境,这是一片不只为宗教信仰者所独享的秀峰。一块石头、一抹云彩、一缕清风、一株苍松、一竿翠竹、一截残碑,幻化圣洁的气象,回响深情的哦吟,传扬清净的偈诵。于是,登临、亲近她,成了很多人内心的期盼和虔诚。风雅的文士、爱民的官员、正直的学者、归乡的游子、净信的善男善女,任何一位走进她怀抱里的人都能抛开束缚,敞开心境,沉静下来……

   盛夏日光长,清风无处寻。于暑天前往真武山下村豸屏山,拜谒秀峰禅寺。沿途山野绿意葱茏,路边偶有紫薇,必定一树接一树开得波涛暗涌;亦有莲田,白色的粉色的莲娉娉婷婷。远处有日影,白鸟飞来,千山云起,光阴闲寂。

   拉开时间轴,探向时光深处。豸屏山主峰海拔458米,峰顶建有寺。《民国志》载:“始建于元至正年间,名豸屏道院。”宋末因道院添加佛像更名为秀峰禅寺。翻阅史册,不止“最是年年上巳日,如云士女共焚香”的盛况,历代名人亦多有题咏。明万历年间万廷谦万公曾有诗句“半空楼阁岩依屋,十里风光翠作屏”,又秀美又豪迈;至民国,越园先生更是留下诸如“独有兹峰灵秀钟,翘然堪作群山宗”之佳句,让人瞬间对秀峰禅寺心生了向往。而回到此时此地,历史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,秀峰禅寺选择了一种缓慢与平静,只一身安然,为自己写下全新的注解。

   过塔石,至叶村,村北真武山苍茫嵬岌,有山门岿然。沿简易山路往上,四周愈发清幽起来,空气中有松针和野茶的清香,山坡上长满马尾松、翠竹和不知名的灌木,它们被豸屏山苍茫的峰岭庇护着,温润的云雾滋养着,自在蓬勃。彼时鸟声悦耳,从碧蓝的天空划过。

   我从不知道,去往秀峰禅寺的这一条简易山路,朴素得不能再朴素,却有着一个极为禅意的名字:六度路。六度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——菩萨修持的六种法门,可以自度度他、福慧双修、三学具足。我慢慢往上走,慢慢感受,仿佛走在这样的一条山路上,已可以“事究竟、到彼岸、度无极”,忘记尘事喧嚣。不是吗?此时单单从“六度”来说,每一段山路都是一段人生历程,每一段人生历程都是一种修行,从开始的心生慈悲、布施所能,持守戒律、修忍辱、治懈怠、静其身,到最后的圆通万事、度化众生。在世间,应有内心的信仰与愿望,如同眺望一束光,这光会抚慰内心,提升修为。

   一边数着六度牌,一边往上登临,行至山顶秀峰禅寺,平坦空阔,豁然开朗。寺前伫立,静静回望来时路,心渐渐安宁,那一刻如同乌云俱散,光风霁月。一如步步行来,步步放下,心越来越低,人却渐至高处——放眼处,青山莽莽,云海翻滚,尘世的嘈杂渐渐远去。

   人在古寺中,如坐佛前莲花。身端心正,万古无声。我如何去感叹这座寺院曾经有过的荒僻和繁华,那些年里,是不是一直经声长诵,钟声长鸣?

   山门巍然屹立,“秀峰禅寺”四字清俊有力,寺院里弥散着淡淡的檀香。走进寺院,殿宇嵯峨。主殿瓦面暗黄,檐下是青色、蓝色、红色交错着的繁复花纹。黄是主色,也是寺庙的颜色,圣洁明丽。我无比虔诚,安静伫立,彼时日光恰好在那整齐的廊庑和精美的雨廊上投下墨色的疏影。或许因为年代不够久远,翻修后的寺院没有想象中的岁月沧桑,却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息。

   山门二楼,檀香袅袅,茶室喝茶。话题已经打开。无论是“观音救真武”“舅甥争山”,还是余华妙笔写豸屏、越园健笔绘秀峰,都让人津津乐道。是的,关于这座山,关于这座寺,多的是传说与故事,它们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飘散在风中,早已经在民间生根发芽,渐至丰盈。还有忠信法师,躬行慈善,弘扬佛法,他们的传说和故事便和这寺庙一起,成了人们朝拜的种子。秀峰禅寺虽于豸屏之巅,但其香火始终不断,直抵人心。

   总有这样的时候,听佛经典故,会受教颇多,而煮茶论道,获益已匪浅。如同漫长的岁月里,传说和现实、过往和当下消失了边界,那时候所有的沧桑和繁华,跋涉和心动,都在这袅袅清香里找到了注解。

   寺院东侧,我与两株500余年的古樟安静地对视。我好像从未见过如此苍劲的古树,粗糙至极的枝干上爬满藤蔓,绿苔满布,叶子那般浓密那般葱郁,裹住了这个盛夏的全部生机。我不知道它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霜,凛冽的时光里,有过怎样的繁华和清寂,但它一定在这豸屏之顶,看着秀峰,庇护着秀峰,从古到今。

   有轻声唱诵声起。我邂逅了一场佛音缭绕,我看见了一张无比从容的脸,我的心,瞬间宁静了下来。

   山色翠,雾气微,深处白云乡。

   站在秀峰禅寺东南侧的观景台上,目光所及,是山峦叠翠,是千峰竞秀,是十里平川一望无垠,城市、村庄、山塘、公路尽收眼底。我登临过更高的山,譬如泰山,一览众山小,让人豁达。此刻,这里气场澄净,仿佛与世隔绝的桃源胜地,豁达之外愈加让人亲近,心慢慢归于平和。

   于是驻足不动,只放眼。慢慢地,脚下方寸之地仿佛被无限扩展,我清晰地听见了自己呼吸的声音。

   岁往月来,我们总在寻找心之安处,那时候我们将自己融入阳光、土壤、山川、河流,遇见一些人,经历一些事,平平淡淡或者刻骨铭心。直到站在这样的一座山上,远方青绿起伏,四周坡峰层层伸展开,近处茂林修竹,寂静的、潮湿的空气,带着植物的香。突然就释然了,停了下来,安静了下来。是的,这该是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的真安静,是“啾啾常有鸟,寂寂更无人”,是“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”,是清净地、清凉心。

   绕过主殿往寺院西侧的山路,山风扑面而来,日光浅淡,这一侧的视野更为远阔。村庄星罗棋布,公路彩练飞舞,日影落在山塘里,泛起熠熠微光。这时候,可以给一座舒缓的山坡起一个名字,像龟,便是龟山,像蛇,便是蛇山;也可以什么也不说,只凝视远方,领略无声光影中岁月浩浩荡荡,而彼时千涧流唱,云气涌动,苍翠深林茸茸生烟。

   有装满建筑材料的运输车突突而至,依崖而建的楼宇正紧锣密鼓地施工,宁静的秀峰禅寺带上了烟火的气息。不是吗,从白墙青瓦的朴素庙殿到此刻重建后的雕梁画栋,秀峰禅寺的传奇远不止此,它已制定近、中、远期发展规划。你看,总体规划图上,天光山色,参天古木郁郁葱葱;宝相庄严,黄色殿宇气势恢宏。

   是的,秀峰禅寺从来都不拘一格,它从不在乎你的成功与体面,它要的是高山流水的神交。云烟深处的“宝珠”,唤作“大师兄”的猴子,千年的古井和石刻,新修的山路和庙宇,它们拒绝着过分的热闹,近乎固执地想念那些曾经走进过它的人,耐心地,等待着下一次相遇。

   而这些印象,终会被我精雕细琢成一场场悠长的回忆,某个时候想起,那安和的瞬间,有我美好而庄重的回味……于是,再一次启程。

愿消三障诸烦恼,

愿得智慧真明了。

普愿罪障悉消除,

世世常行菩萨道。


阅读6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