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的大多数文章,出自对禅感兴趣的人和在家弟子。曾经,他们的整个身心处于或混沌、或迷茫、或黑暗等等状态之中。直到有一天,烟雨红尘茫茫人海中,因缘际会遇明师,牵引着他们去调整自己这颗没有做好准备的心,当修着修着,调着调着,渐渐调整了姿态、调整了心态、调整了状态。那一瞬间认同了:凡墙皆门,顺逆皆道,于法为同修,于义为交友,于恩为善知识,于道为内外护。祈愿人人有如此之欢喜:早日与慈悲、智慧、信任、力量、寂静同在。
我和师父是老乡。儿时偶尔会听到村里的长辈提起师父的一些“故事”,大概总是说师父特别聪明之类的,但是接触的时间并不多。
那年中学毕业后,对于未来,自己着实有些迷茫,不知道何去何从。清明时节,我见到了回乡看望父母的师父,没想到这次的见面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。
众乡亲拉着师父话家常,师父话甚少,我却感受到师父那种自带光芒的庄严,对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。当时不知道该如何来描述,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就是言谈举止中透露的智慧和慈悲。这次见面,让我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:我要跟随他学习,成为他那样的人。
当我把想法和父亲表达之后,父亲虽有迟疑,最终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,把我送到师父的身边,这一年是2011年,秀峰禅寺的重建刚开始不久。
那时的秀峰禅寺各方面的条件相当艰苦,常住甚少。有时候师父及其他常住有事外出了,只剩我一个人守在庙里,晚上与鸟啼蛙鸣为伴,很有孤寂清冷的感觉。我一度想打退堂鼓回老家。可每每感受到师父的大愿,看到师父不辞辛劳的付出,内心又生起了强大的力量支持着我。2012年6月,我剃度出家了。
十二年的时光里,我跟着师父耳濡目染。他的为人处世,他的精进修学,他的智慧慈悲都在深深影响着我。我跟随着师父学习功课,修习佛法,学习管理寺庙事务,学习开挖机,参加寺庙建设……
最触动我心的是师父的信心。寺庙的基建有着方方面面的压力,我问师父:“师父,您压力大吗?”师父回答我说:“我们发心为众生,不为私利,自有龙天护法,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。好好做事就行,不需有太多的挂碍。”果真,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我以为的难事、麻烦事,最后都顺利圆满地解决了。渐渐地,“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,踏踏实实去做,所愿皆能成”,这也成为了我的信心。
师父常常教导我要发愿,发愿后人才有前行的方向,才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,才会得到加持。师父发愿此生至少要建4个大雄宝殿。最初师父跟我说起这个愿,正是秀峰禅寺建设最困难时,听起来觉得好遥远。时过境迁,随着寺庙的发展和师父个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,发现这件事于师父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了。体悟到“愿力有多大,心力就有多大,行动力就有多强”,真实不虚。
师父亦是我修学路上的楷模。他花了二十来天就背会了楞严咒,各种赞偈的唱念很是摄心,法师居士们都纷纷赞叹。平日里他勤诵地藏经,修学经典。为了弘法利生,他不断练习提升讲经说法水平,如今他开讲堂讲解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《六祖坛经》等经典,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。
一日,师父找我谈话,让我开始尝试讲经说法。这对不善言辞的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,我支支吾吾不敢应下。师父说,办道弘法,荷担如来家业是出家人的本分。万事有一个从生转熟的过程。迈出第一步,就能从不会到会。师父还跟我分享了他在讲经说法方面的经验。我忽然想起一句话:不怕从零开始,就怕从未开始。于是,我下定决心跨出这突破性的一步,加入到《净土宗临终助念法》的讲师团中去,开始我的弘法之路。
山上有颗桂花树,那是我来的那年种下的。回顾来到秀峰禅寺的十二年,我遇明师,得点化。和那棵桂花树一样,于佛光中落地,生根,茁壮。
愿得普贤真妙行,
常乐利益诸众生。
愿消三障诸烦恼,
愿得智慧真明了。
普愿罪障悉消除,
世世常行菩萨道。